
浏览次数: 时间:2025-08-05 01:08:45
❖数智靶向锁风险 全域感知护诉权——福建法院“分级管控-联防闭环”智慧安防新范式
【摘要】法院机关安保是平安法院建设的重点之一,福建法院以智慧警务平台为载体,结合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,聚焦人防、物防、技防提升,实现人员分类管控、快速处突、数据共享联动、异常行为监测报警等功能,形成标准化、规范化的处置流程及“风险预判-智能拦截-协同处置”的全链条解决方案,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、单点防控向全域联动的转变,显著提升司法活动安全保障效能,为全国法院机关安防智慧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“福建样本”。
【简介】随着司法改革深化与各类案件数量激增,法院传统安防体系面临多重挑战,以重点人员跨域流动难追踪、庭审突发冲突响应滞后、基层法庭安防资源分散等问题尤为突出。
福建法院率先启动警务信息化改革,围绕全省96家法院、208个派出法庭的安防需求,构建“技防精准化、管理规范化、处置协同化”的智慧安防体系,重点破解人员管控、应急响应、跨域联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。案例以“分类分级管控”为主线,形成三大特色:
一是打造全域联动防控网络。打通数据壁垒,汇聚公安、信访等12个部门数据,建立覆盖全省的重点人员数据库,实现跨区域风险预警与联防联控。二是形成分层定制安保体系。针对来院的不同人群,特别是案件当事人、律师等,设计全流程分级管控方案,结合电子围栏、生物识别等技术划定其动态活动边界,电子围栏触发预警效率大幅提升,年均精准管控高风险人员1.2万人次。三是建立平战结合的实战机制。通过“双盲演练”助推常态化练兵,将应急预案转化为标准化处置流程,并与公安、医疗建立“一键触发、多方联动”的应急闭环,突发事件平均响应时间明显缩短。
【举措】围绕智慧安防体系建设,福建法院从规范化管理、流程化处置、时效性保障多维度推进各项举措创新,着力破解传统安防体系的碎片化问题。
通过人员分级分类管控、个性化引导,结合智能监控系统,实现对入院人员的规范化管理。
建立“登记-核验-追踪”的访客全流程管理模式,依托人脸识别系统、访客预约平台,实现身份信息与公安数据库实时比对。针对重点人员,自身份登记时系统自动弹窗提醒,由安保人员进行个性化路线设置,同时,结合动态电子围栏功能,访客一旦超出预设区域,联动周界报警系统触发声光警示并推送预警信息至指挥中心。
访客需提前提交入院预约申请,经授权后通过刷脸或身份证件核验获取通行权限,系统自动生成电子通行证并划定其在院内的活动范围。对照人员类型,将不同人员划分为“核心区域、普通区域、公共区域”三级权限,通过智能门禁卡与生物识别技术双重认证。部分关键区域设定为仅限授权人员进入,系统实时记录出入轨迹并生成日志备查,对异常行为(如无关人员长时间滞留禁区)自动告警。
在全院范围内部署“全景球机+高清枪机+智能分析”三位一体视频监控系统,覆盖法院出入口、主干道、重点楼层及周界防护系统盲区。通过AI算法实现访客活动轨迹生成、异常行为识别等功能,并与电子围栏联动,形成“入侵触发-报警定位-视频复核-处置反馈”全模式防护体系。
订制化设计处突标准化处置流程,结合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突发事件处置的闭环管理。
建立多级突发事件响应机制,制定涵盖个人自伤自残、暴力冲击法院、集体缠访闹访等场景的处置预案库。指挥中心发现冲突后,第一时间发送告警信息,同时将处置流程推送至安保人员移动终端,确保“一分钟接警、两分钟响应、五分钟到场处置”。
打通公安、消防、医疗等部门,实现突发事件处置跨部门协同。通过“一键报警”功能触发多方联动,指挥中心可实时查看支援力量位置、资源调配进度。演练中曾模拟访客突发心脏骤停场景,系统同步通知驻院医务室、就近医院急救团队,全程处置时间大大缩短。
事件处置跟踪平台涵盖了“上报-分派-处理-反馈-复盘”全流程。每起事件生成独立工单,支持图文、视频证据上传,处理结果自动归档并生成整改建议。例如,周界报警触发后,系统自动关联周边监控画面、当值安保人员信息,处置过程全程留痕,事后利用AI技术综合复盘分析薄弱环节,优化布防策略。
每月开展“双盲”应急演练,模拟极端场景下安防体系承压能力。根据参演人员的处置情况,进行响应速度、处置规范性等指标评估并生成评分报告。连续两次未达标者强制复训。
通过构建规范化、流程化、实战化的三维治理框架,福建法院系统性重塑了法院安防体系,实现三大核心转变:风险防控从单点离散式管控向全域智能感知升级,应急处置从人工经验驱动向数字预案牵引转型,联防协同从临时性联动向制度化闭环演进。依托技术创新与机制改革的深度融合,形成“事前精准防范-事中快速阻断-事后溯源优化”的全周期管理模式,为全国法院智慧安防建设提供完整的方法论框架。
【成果】通过上述创新实践,福建法院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安防生态,在政治建设、社会治理、技术创新等领域形成多重价值。
基于数据全域联动、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实践,福建法院将技术赋能转化为司法治理效能,构筑平安和谐的法治化环境。
以智慧化手段夯实法院安全基础,通过全流程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,强化对重点环节、重点人员的精准管控,有效保障审判执行工作的有序开展,增强司法公信力。同时,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,强化对重点人员的动态监测,从源头预防扰乱法院秩序的行为。
打通与公安、信访等部门的数据壁垒,实现数据全省联动,建立全省法院重点人员数据库,对数据库失信被执行人、暴力倾向人员等重点访客信息实时比对预警。通过“一地预警、全省响应”机制,既强化了对诉讼参与人的精准管控,又推动形成“全省一盘棋”的法治安全格局,彰显法院服务社会治理大局的政治担当。
依托智能核验、风险建模的深度应用,在服务质效、风险防控等角度充分体现了福建法院的社会担当。
通过智能化手段简化核验流程、压缩等待时间,为当事人、律师等不同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。针对特殊群体需求,完善无障碍设施与引导服务,体现人文关怀,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构建行为分析与风险预警模型,对异常情绪、聚集行为等隐患及时识别并分级干预,推动矛盾化解从“事后处置”转向“事前预防”,减少冲突升级可能性。
针对不同群体特性制定差异化服务策略,通过专用通道、定向提示等方式实现人员分流管理,既保障安全秩序,又兼顾服务温度,推动管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的双重提升。
福建法院打破传统安防技术堆砌的局限,实现技术融合与机制创新并举,形成先进可靠的示范性成果:
建立多维度人员分类标准,融合生物识别、电子围栏等技术,实现从“粗放管理”到“精准防控”的跨越。通过动态权限分配与实时行为监测,形成分层级、差异化的安全保障策略。
整合安防、消防、应急等子系统数据,构建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,实现多源信息融合与快速联动响应,提升复杂场景下的协同处置效率。
立足人员分类管理、平战结合练兵等核心举措的突破,智慧安保体系推动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双线突破的变革创新。
首创人员分类分级模式,将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分类,根据不同类型人员对应上不同的处置流程,并形成处置标准规范。
平战结合,通过实战演练提升预案可行性与人员实战经验,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与灵活性的统一。
开放人脸核验与智能导引系统,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访客流程与办事体验,减少人工依赖,推动安保服务向智慧化、人性化方向升级。
系统采用分层解耦的技术架构,支持功能模块按需配置与灵活扩展,确保三级法院场景均可适配,为全省推广奠定基础。
智慧安防系统已经在福建三级法院完成初步的项目建设,将继续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功能优化、规范输出,通过统一数据接口、操作流程与规范标准,降低复制门槛,加速经验转化,助推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的全面落地运行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